我院开展阳光论坛(第七期)

来源:马院 作者:田楠楠 摄影:彭妤欣发稿时间:2021-12-13浏览次数:

恰逢第四个宪法宣传周,为进一步推进学科团队建设,营造学术氛围,12月2日下午,学院在东配楼201会议室举办了2021年第七期阳光论坛,本次论坛主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政治”。王海燕教授、刘箭副教授、熊治东博士围绕本次论坛主题分别作学术报告。论坛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副编审胡章程教授作专家点评。论坛由刘箭副教授主持,喻学林教授点评,太阳集团电子游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研究团队全体老师及全院研究生参加。

王海燕教授作习近平法治思想导学”主题报告。他从习近平法治思想重大意义、核心要义和科学方法三个方面展开。他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于我们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意义深刻。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精辟概括为“十一个坚持”,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王海燕教授提出正确处理政治和法治的关系、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是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方法。

刘箭副教授作“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析”主题报告。他指出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四方面重要意义:一有助于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提高法治素养;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三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需要;四有助于增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说服力、凝聚力和亲和力。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恪守政治性原则、创新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他建议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应从价值维度、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出发,合理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结构,营造高校法治文化的积极氛围。

熊治东博士作“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信用体系构建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探析”主题报告。他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探讨资本主义信用霸权的形成及其在大数据时代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分析当代资本主义信用霸权的新态势和资本主义借助信用进行剥削的新机制,揭示了以数据为基本要素的当代资本主义信用霸权的演化逻辑,将当代资本主义信用发展的新动向划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的信用数据生产环节、中级阶段的信用数据监控环节和高级阶段的信用数据异化环节。最后,他对数字时代资本主义信用霸权进行了批判性审视。

胡章程教授肯定熊治东博士的报告从哲学高度论述相关概念,概念界限清晰,只是结语部分的示例略显单薄,建议补充完善或者考虑把文章讨论范畴缩小;他肯定刘箭副教授的报告探讨法治思想融入教学的实践途径,可行性极强,建议把“趣味性”一词修改,增强学理性。喻学林教授认为王海燕教授本次论坛的导学内容为学科发展做了日常铺垫的基础性工作,把体系庞大的习近平法治思想通过导学的形式向同学们提供了学习思路,同时,他希望同学们能够从每次的学术活动中有所收获,吸收建议,不断提升学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