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庆祝建党百年系列学术活动之阳光论坛(第四场)

来源: 作者:王文优发稿时间:2021-06-30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推进学科团队建设,6月25日下午,太阳集团电子游戏举办了阳光论坛第四场学术活动,本次论坛主题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百年历程和研究方法”,由“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学科创新团队承办。王海燕教授、刘香菊副教授、王琳博士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相关主题作学术报告。学院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杜志章教授和太阳集团电子游戏刘在洲教授担任现场点评专家。论坛由喻学林教授主持。“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学科创新团队全体成员和学院全体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王海燕教授首先作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学科创新团队工作报告。他从团队建设背景、团队成员结构、建设成果及人才培养、理论宣讲、社会服务、等方面总结了团队近几年来的业绩和不足之处。他指出团队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学校、学院、团队及成员自身日益增长的发展需要与团队成员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学校和学院对团队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需要团队所有成员奋发图强,告别“佛系”,拒绝“躺平”,补短板,锻长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王海燕教授随后作了题为“百年党史中的国家治理基本经验”的学术报告。他将百年党史的光辉历程划分为救国大业、兴国大业、富国大业、强国伟业等四个历史阶段,将“中国之治”取得的显著成就概括为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等四个方面。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经验,他认为党的领导是治理之核,独立自主是治理之魂,改革创新是治理之源,科学发展是治理之基,共建共享是治理之本,交流互鉴是治理之要。

刘香菊副教授以“我国大学院长角色的世纪变迁”为题作学术报告。她将院长角色变迁中的多重过程机制及其相互作用作为分析着眼点,从国家逻辑、科层逻辑、学术逻辑、市场逻辑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大学院长角色的百年变迁展开分析,认为不同主体带着各自的利益参与院长角色变迁的过程,反映了各自领域的制度逻辑。

王琳博士作了题为“乡村治理研究中的社会调查方法——如何提出问题”的学术报告。她指出田野现场是问题意识的重要源泉,经验研究的问题皆来自田野现场,而不是既定的理论或概念,具体进入哪个田野不重要,关键是一定要下去,接触现实经验才能了解现实问题的复杂性,从而提出有意义的、有价值的问题。她认为“田野是无止境的”,田野现场思考和办公室思考是两种不同的状态、问题意识与灵感想象。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杜志章教授对三份学术报告进行详细点评,肯定了三位报告人的报告选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强调概括要更精炼,比较要更准确,调查要更客观,逻辑要更清晰,问题要更明确。

刘在洲教授对于三位老师的发言也进行了点评,他肯定了王海燕教授的宏观把握、刘香菊副教授的选题意义及王琳博士的调查方法论,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主持人喻学林教授最后做了总结。他指出,三位老师的主题既各具特色,又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百年历程和研究方法”这一主题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既有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的多角度深入探讨,又有对社会调查这一研究方法的专门研讨,是一场十分成功的高水平论坛。本次论坛进一步推动了学院的学科团队建设和学术交流,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发了广大师生开展学术研讨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