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庆祝建党百年系列学术活动之阳光论坛(第三场)

来源: 作者:栾云镪 喻学林发稿时间:2021-05-25浏览次数:

为继续深入推动学校学术生态建设走实走深,5月13日下午,太阳集团电子游戏在东配楼201会议室开展以“百年党史研究——新中国篇”为主题的阳光论坛第三场学术活动。研讨会由我院“湖北民生问题研究”学科团队承办。姜迎春、汪洋、杨晶晶等三位老师围绕百年党史研究作了精彩报告。学院特邀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主编哈正利教授和湖北大学学报编审马建强博士现场专家点评。湖北民生问题研究学科团队全体成员以及学院全体研究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副院长喻学林教授主持。


汪洋博士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初期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建构研究”的报告。他以政治、历史、民族为切入口分析了国家认同的差异性。他从民族史视角,梳理了近代以来国家认同在三个不同历史时期——清末民初、抗战时期和当代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情况。通过对人民日报高频词汇的探索,他认为国家意志主要是通过时间、空间、制度三个维度力图建构起来的。阶级认同、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认同、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基本构成了新的国家认同基础。


杨晶晶博士以“他山之石:印度高等教育国家化发展和国家战略”为题作了报告。她指出,印度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现实层面、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多样化路径以及印度高等教育保障和制度不断加强、不断创新,其国际化有四大动因,即政治动因、文化动因、经济动因以及学术枢纽建设动因。最后她提出,印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启示是培养了高端技术人才,确保了印度在全球高端技术的竞争力。


姜迎春博士报告题为“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前后的劳动保险”。他的创新之处在于,考察了中共劳动保险制度不同于苏联和西方的独特之处及成因。他从“因公伤病、因公死亡、因公致残”三方面作了解放前后劳工伤残病亡补偿条例的比较。从经费来源及分配方面结合详实的数据介绍了救助和福利经费占比问题。他指出劳动保险员工作的意义在于业务、服务和促进生产三个方面。

哈正利教授对三位博士的报告分别进行了点评。对于汪洋博士的报告,他认为学术论文写作首先要优先考虑谋篇布局,汪洋博士对研究大方向的把握很准确,但具体的细节还要润色。他强调史料的选择要为论文服务。需要做系统的文献梳理。论文应从当时的社会关系、民族关系和人的思想探讨事件发生的行为动机。对杨晶晶博士的报告,他指出论文的学术性有待进一步凸显,建议论文可以从政府决策、深层文化、社会结构等方面分析印度高等教育成功之道,他对论文的谋篇布局和具体论证过程中的深入细化提出了建议。对姜迎春博士的论文提出了几点看法。一是研究进一步问题化,回应社会重大关切,二是确定好论文的研究意义,要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有关社会保险史料中挖掘中共保险制度的独特之处;三是历史研究尤其是注意细微的变化和利益分配的调整。

马建强博士对三位老师的发言也进行了详细点评。对于汪洋博士的报告,他提出三个修改意见:一是进一步明确对认同概念的界定,二是对认同转向的研究要进一步细化,明确研究中所呈现的时间范围的科学性,三是要围绕核心问题通过材料的内在逻辑论证达到自洽的程度。对杨晶晶博士的报告,他认为印度作为发展中大国的独特案例,对其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他指出报告的主要问题在于导向不明确,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有所欠缺,对印度高等教育国家化的独特性还没有充分展现;四是客观性不够。对于姜迎春博士的报告,他认为论文写作功底十分扎实,选题有创新,不足之处在于福利革命的对象在后续的论述中脉络不是很清楚,建议从服务于新中国建立前党的政权巩固之政治角度加以阐释。他希望研究视域可以再扩展,超出于东北以外范围来探讨劳动保障问题,从体制机制的特点上来看福利革命的意义和作用。

喻学林副院长最后作了总结。首先他代表学院感谢哈正利教授和马建强博士对我院几位博士报告所作的细致、专业的学术点评,感谢三位博士的辛勤付出、积极参与学院阳光论坛发言,他提醒同学们要在每一次学术论坛上勤于思考、勤于提问、大胆交流、不断提高论学习和研究水平。最后,他指出我院举办的阳光论坛正在一步步促进师生学术水平的提升,营造了越来越浓厚的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