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豹博士交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申报经验

来源: 作者:喻学林发稿时间:2020-12-02浏览次数:

2020年11月26日下午,太阳集团电子游戏全体师生齐聚学院会议室,集中聆听杨豹博士作关于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申报的经验交流报告。

根据自己长期从事学术研究的经验和2019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体会,杨豹从以下四点给全体老师给予了很好的建议。


第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申报不同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类型。目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主要有前期、后期两种类型。前期有明确的研究时间限制,适合于选择那些小、尖、深、新的项目,后期主要要求提供接近完成的研究成果,适合的面要广一些。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做科研的习惯和项目的特点选择申报类型。第二,多听学术报告,学会触类旁通。我们学院组织了很多场学术讲座,请来了许多校外著名专家、学者来做讲座,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源。尽管有些专家、学者所讲的并不是我们自己的专业领域,但对于我们从事自己的科研活动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他们为我们提供视域融合的效果,深化我们的研究层次,拓展我们的研究领域。第三,科研就是科研,不能把科研当作学术的衍生物。科研是科研它自己,它需要我们专注于科研本身。如果我们在申报时过多地关注科研的衍生物,很容易把科研的衍生物作为科研,从而混淆了两者的边界,直接影响科研活动本身。尽管科研衍生物与科研看起来差不多,但两者的意向完全不同,科研衍生物重在那些衍生物,而科研重在科研本身。第四,要学会在寂寞中成长。科研需要长时间的投入与积累,很多时候我们会处于坐冷板凳的状态。如果我们不能学会在寂寞中成长,很容易放弃。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即便不能达到那些著名专家、学者的化境,也能提升我们自身的科研水平。

开展国家社科申报经验交流会是我院多年来的科研传统。通过已经获得国家级项目的老师作经验交流,现身说法,有利于提升全院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学术氛围,帮助老师们积极申报并获批国家级项目,可以为青年博士传经送宝,激励他们抓紧科研,早日获批项目。这种科研的传帮带学术文化在我院已经成为一种优良的传统,为学院近年来在获批国家级项目上不断攀登高峰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次经验交流会也是为2021年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做前期动员的准备工作。


杨豹简介:哲学博士,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专业。长期从事伦理学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德性伦理学、核心价值观。近年在《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等CSSCI核心期刊发文30余篇,2019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